查看: 100|回复: 0

[政务转发] 生态立本 产业赋能—走进浦北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复制链接]

225

主题

5

回帖

1171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3Rank: 3

积分
1171
发表于 2024-5-22 08: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火灵儿 于 2024-5-22 08:50 编辑

9fcbda7df771ff48519beb268e1fce25.png

        层林叠翠,流水淙淙。从乡村到县城,入眼尽是郁郁葱葱,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掩抑不住的幸福,透过树梢,传向四方。这里,就是“世界长寿之乡”——浦北县。浦北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本、绿色筑基、产业赋能”,打响“山水浦北,常来长寿”生态品牌,形成特色农林产业、康养文旅产业引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浦北实践,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522084737.png


护好绿水浇开幸福花

马江河从浦北穿城而过,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滋润着每一位寿乡人民。一江两岸,绿树成荫。原有的广场、舞台进行升级改造,还新建了大朗书院广场、生态文化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园、广场,这些项目大多已经完成或进入尾声,浦北县城“一带、两线、三片、多点”的景观生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一带”为马江河景观带,打造四季常绿景观带;“两线”为沿江社区休闲步道和慢道区域;“三片”为沿江山地休闲游憩区、郊野科普观赏区、农业体验观光区;“多点”为以沿江各个社区建筑,因地制宜改造亮化的景观节点。这就是2022年浦北启动马江河水环境治理项目以来,县城居民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越州大道向东延长线今年3月初打通,这里有两所学校和正在建设中的县人民医院东院区。以前每当上下学,都异常拥堵,现在道路打通、拓宽,学生上下学通行都方便了。”居民黄先生说。


马江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启动以来,不但河水更清,街道更绿、更亮,许多断头路也打通了,每天晚上,在马江河畔休闲健身成为越来越多浦北人的生活日常。马江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北起平马桥,南至青春村拦河闸,全长7.8千米,计划总投资5.68亿元。主要实施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提升、水文化传承、水经济带动五大工程板块,涵盖了河道清淤、一江两岸绿化亮化、主题公园、步道改造、两岸街道白改黑、打通断头路等系列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的74%。“项目实施以来,完成河道清淤、街道绿化亮化等系列工程,打通了浦越路西延长线等近10条断头路。”浦北县马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指挥部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林振业说。 在马江河上游的平马村大朗书院广场,经过修缮的大朗书院古朴中又充满新时代的气息,游客在广场前尽情畅享着美丽风光。不远处就是 “美丽村屯”示范村平马村委金湾村,村内整洁、优美,装修精致的民房,掩映在荔枝林中,村路沿线的墙画,提升了金湾村的颜值。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浦北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为抓手,完成4206个20户以上村屯全域基本整治,累计打造53个“美丽村屯”示范村,持续加大城乡无害化卫生改厕力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9%。大力推广文明实践积分制,通过道德超市以德换“得”,引领文明新风尚。坚持以“一约四会”为载体,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在全县17个镇(街道)273个村(社区)制定成立了“一约四会”制度,实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创建了231个文明村镇、1121户“文明家庭”、7596户“十星级文明户”,其中荣获“全国文明村”4个,自治区文明村8个。

dc131194cd6f7fc7ce0cf39e3be5e7c6.jpeg
制茶师在检查新鲜采摘的茶叶鲜叶

守护青山留住金山

浦北拥有林业用地258万亩,同时拥有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红椎林26万亩,按照最新检测统计方法显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05%。俗话说:靠山吃山。如何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看得见的青山变为富民强县的金山?浦北县一边着手发展木业产业,建起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打造循环产业,持续推动木业产业转型升级;一边抓好造林绿化、保林护绿,确保森林覆盖率逐年稳步提升。2023年,全县完成植树造林3.7万亩,义务植树130万株,油茶种植面积0.34万亩;培育各类苗木1270万株,流转林地林木资源3.65万亩。


近年来,浦北县坚持规划先行,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构建生态空间保护体系,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形成规划引领、政府主导、部门主推、镇(街道)为主的“大环保”格局。成功探索深化生态安全执法体制改革。于201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生态安全局、全国第一支生态安全警察大队,负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2023年办理林木采伐证8971份,采伐林木蓄积72.15万立方米,出材53.43万立方米;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林下经济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2.23%。


在浦北县南部林木繁茂的泉水镇,一根根木头被加工成板材或家具,销往国内外,目前,泉水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三大国家木业产业示范园区之一。泉水镇入驻企业168家,其中木材加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4家,实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2023年泉水镇成为税收亿元镇。工业园区吸纳泉水镇及附近乡镇8000多人就业,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老百姓安居乐业。

微信图片_20240522084800.png


村民正在晾晒果皮。陆桂良 摄



生态赋能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该县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打造了一批独具浦北特色的绿色产业。浦北县采用“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发展模式,让党建融入柑橘种植、陈皮加工、产品流通全链条。培育了金浦龙、柑浦堂2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锦胜如”“柑浦堂”“金浦龍”等品牌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服务建设“钦州市浦北陈皮研究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钦州市浦北陈皮研究所”,打造岭南陈皮道地药材。陈皮产业链产值从2019年的不足1亿元到2023年突破40亿元,带动1.9万人就业,促进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依托26万亩椎林,实施生态保护与人工促繁,实现红椎菌增产,辐射带动全县1.5万户农户就业,2023年浦北县红椎菌产值达5亿元。


北通镇石祖禅茶园以茶为媒,因茶兴业,因茶致富。全力推进“茶叶+旅游”蓬勃发展,挖掘当地茶文化,推进采茶体验、养生度假等旅游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全县3000户以上农户就业增收,年接待游客量约30万人次,每年为园区周边那新村、学堂村等村委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80万元。白石水镇良田村以产业提升为动力,以“生态+农业+旅游”为特色的新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双良芭乐园,截至2023年全村经济收入9751.95万元,带动全村1200人就业,在2023年获评为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北通镇九梅麓村创新“拉黑制度”“道德超市”等乡村治理模式,积极打造九梅麓特色民宿旅游产业,获评为“壮美广西·乡村振兴”年度特色案例。


“大风车”转出“金元宝”,2022年浦北龙门风电场三期工程投产发电,全县风电新能源累计减碳约152万吨,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78.5%,彩绘风车进一步促进风电旅游产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3年,浦北县共接待游客约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约65亿元,走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丨钦州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你好,这里是越州传媒官方网站!请不要发违法、违规、广告类帖子。谢谢你的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x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关注抖音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