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7|回复: 0

[其它资讯] 【科普】小时候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变少了?

[复制链接]

201

主题

8

回帖

81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3Rank: 3

积分
813
发表于 2023-10-23 11: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茉莉花 于 2023-10-23 11:29 编辑

打屁股针大概是每个80、90后小伙伴的童年噩梦了,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很少能体验到这种惊魂时刻了。都说“哪里不好补哪里”,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头痛、手痛、肚子痛,为啥被打的总是无辜的屁股?
想要知道答案,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打针的四种最基本方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打针的四种基本方式


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是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多选择在前臂内侧,常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该部位神经末梢丰富,注射时痛感较强。
医生提醒,不要一有病就想到输液,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穿透皮肤,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主要用于注射小剂量药物。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但需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药效的药物,比如胰岛素、肾上腺素,可采取这种方式。
疫苗接种多选择皮下注射,多是在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外侧。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药物溶于组织液后进入血管,短时间便可进入体循环,流至全身及病灶。
因此,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但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挥疗效,或注射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的药物,可选择肌内注射,多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和大血管较远的部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

静脉注射

如果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或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但需快速发挥药效时,临床会选择静脉注射,也就是自静脉注入药液,多用于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和急救。

为啥小时候常打的是屁股针?


目前已有明确结论表明,婴儿出生时大腿股外侧肌发育较好,肌层丰厚,伴行的大血管神经较深。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肌层也较厚,且附近无较粗大神经血管;儿童臀大肌较薄,坐骨神经相对表浅,但等到能够行走以后 , 臀大肌也会逐渐发育变厚。而与此同时,儿童的上臂三角肌通常小而薄,不如屁股那么适合扎针。
所以由于小时候屁股和大腿发育得相对更好、肌肉更厚,便于药物吸收也不容易伤到骨头和血管神经,会更常在屁股和大腿打针。
2岁以下幼儿包括新生儿进行肌内注射,应依次选择股外侧肌、臀中肌、臀小肌,小剂量注射例如预防接种时可选上臂三角肌,等2岁以后可选在臀大肌注射。


为啥现在屁股针很少见了?



肌内注射,是一种保守、相对安全的注射方式。由于肌肉吸收速度比静脉慢很多,肌内注射可以有效减轻过敏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屁股针”已经退到了次要地位,这和以下几个原因都有关系:
微信图片_20231023112811.gif

部分药物“更新”了
当年一些必须通过“屁股针”注射的药物被淘汰,部分青霉素类药物,被各种头孢替代。头孢的安全性高于青霉素,因此没有必要肌内注射。

疼痛感较强
屁股针要突破厚达3厘米左右的皮肤和脂肪组织,才能到达肌肉。注射时,针头有2/3会扎进皮肤内,疼痛感相对较强。
另外,屁股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每次打完针之后不少患者都觉得半边屁股又麻又痛。
微信图片_20231023112814.jpg


可能刺激神经
屁股内侧有一根坐骨神经,如果打针的技术不成熟或者方法不对,可能刺激到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甚至影响走路。

容易造成尴尬
在臀部注射需要患者脱裤子,在一些相对不私密的公共注射室,患者隐私面临挑战。
不过,“屁股针”并不会消失。在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等情况下,肌内注射仍不可或缺。


关于打针你需要了解的热知识



虽然屁股针在江湖上逐渐隐姓埋名,但针这个东西还是不会消失的,不过是从屁股转移到手臂上罢了。
针打多了,就会不断有人发出灵魂拷问:针是空心的,针芯不会留下一块肉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打针不痛呢?生病了,是不是打针比吃药好?别急,小编带着答案来了~



打针后,针芯会不会留下一管肉?

有人曾经对此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采用50 毫升、20 毫升、5 毫升、2 毫升、1 毫升的针头,分别以三种角度(30°、60°、90°)扎五花肉,每次插入深度 1 cm。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50 mL、20 mL 针头,可以明显看见其中的猪肉组织。也就是说,只要针头够粗,就能带出一管肉!
微信图片_20231023112819.gif 微信图片_20231023112823.gif

不过回归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针,无论是哪种注射方式,它的针头真空直径都在0.45mm-0.7mm之间。
这么细的针芯,加上还要畅通无阻地将药液注入体内,基本上你的肉是不会留在针芯里的。而且,我们身上的肉都是有“组织”(纤维组织)有弹性的,当被设计为斜面结构的针头刺入我们的皮肤和肉,纤维组织也只会从一边断裂弹回,而不是周围都断开。

微信图片_20231023112827.png
总之就是,并不会有「肉」留在针管里。



打针时,怎样才能比较不痛?

说个残酷的事实,打针就是刺穿你的皮肤和血管,刺激你的神经;加上药物进入体内,一瞬间免疫系统会认为是异物入侵,从而“奋起抗击”。所以想要打针不痛,基本上是无解的。
不过如果你想减轻疼痛,这里还是有几个方法值得试一试:
微信图片_20231023112830.png 微信图片_20231023112834.png


生病时,打针比吃药更好?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因为口服药虽然见效慢,但它需要通过肠胃,经过肝脏的解毒,一般来说安全性更高,肌肉注射相对来说不良反应会多一些。
而由于静脉注射的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的,其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也就更大、更快。要知道,有些严重的过敏反应是会致命的。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输液(静脉注射)而丢了性命的人高达几十万。
所以,如果只是普通的疾病,尤其是小孩,能吃药解决就吃药,不用非得打针、输液。
转自:广东卫生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你好,这里是越州传媒官方网站!请不要发违法、违规、广告类帖子。谢谢你的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x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关注抖音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